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老年人切勿自行选药服用,身体不适时需到医院就医,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严格遵守老年人用药原则为您选择药物。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①先评估老年人的病史及基本资料,了解既往病史、用药史及目前所服药物。②确定诊断和病因,首先采用非药物疗法,如的确需要药物治疗,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证,还要整体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潜在风险,保证用药受益大于风险。③服药前,先评估是否存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病理状态。④熟悉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⑤药物的剂量遵从小剂量原则,药物的种类和数量应尽量少,服药的方法应尽量简单。⑥应避免药物间的不良相互作用或新处方药物对目前所患疾病的不利影响。⑦定期或常规检查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⑧指导老年患者及其照顾者获取服用药物的正确方法。⑨药物保存在合适环境中,并定期检查有效期。
为什么必须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有些老年朋友吃药时有些认识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多吃些药,病会好得快些,也有的认为多吃几次或少吃几次无所谓。其实这样做不但会影响药物疗效,而且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药物剂量直接关系到血液中药物浓度,而一定浓度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太大,不一定能相应地增加药物疗效,反而可能引起药物蓄积,导致中毒。服药次数也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重要因素。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被排出体外,如不及时补充,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将随之减弱。但如随意增加服药次数,就相当于增加总的给药量,可能加重药品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药物中毒。药物给药间隔时间是由药物消除速度决定,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用药次数多;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用药次数少。由此可见,药物单次剂量和给药次数不是随便规定,而是根据药物在体内动力学特点确定的。因此,患者服药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或按说明书按时按量服用。
哪些老年常用药物在清晨服用较好
下列老年人常用药物在清晨服用较好:
(1)降压药: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1次高峰,因此为了平稳控制血压,每日服用1次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氯沙坦、缬沙坦等宜在早晨7点左右服用;每日服用2次的药物宜在下午4点服用第二次。
(2)利尿药:利尿药会引起尿液排泄增多,为避免夜间多次起床,影响老年人睡眠和休息,多次起夜还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因此利尿药宜清晨服用。
(3)抗抑郁药:抑郁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为晨重夜轻,因此抗抑郁药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宜晨服。
(4)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7~8点,此时服用可避免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
哪些老年常用药物适合在餐前服用
(1)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甲苯磺丁脲、氯磺苯脲等降糖药餐前服用血浆浓度达峰时间比餐中服用早,疗效也更好。
(2)抗生素:头孢拉定、头孢克洛、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因进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故这些药物宜餐前服用。
(3)促胃动力药: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药物在餐前服用利于促进胃的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有助于消化。
(4)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其复方制剂、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等药物餐前服用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还有一些药物是需要随餐同服的,如降糖药阿卡波糖随第一口餐同服,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助消化药酵母、胰酶在餐中服可充分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也避免被胃液中的酸所破坏;氨基葡萄糖最好于进餐时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哪些老年常用药物餐后服用较好
(1)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在餐后服用可以减少胃肠刺激。但塞来昔布、罗非昔布除外,如餐后服用,食物会影响其吸收,从而影响疗效。
(2)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在餐后服用对药物吸收有利。维生素B2的特定吸收部位是小肠上部,空腹时服药,胃排空的速度很快,药物没有充分的吸收,而餐后服用则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药物在小肠充分吸收;由于餐后胃肠道内有充足的利于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溶解的油脂,从而使这些脂溶性维生素更容易吸收。
(3)组胺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餐后服用比餐前服用效果好,是由于餐后胃排空时间延长了,使药物有更充分时间来发挥抗酸和缓冲作用。
哪些老年常用药物在睡前服用较好
以下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宜在睡前服用:
(1)调节血脂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宜睡前服用,因为肝脏合成胆固醇高峰时间在夜间,晚餐后服用这类药物可提高药物疗效。
(2)催眠药:催眠药可根据药物的起效时间来决定服药时间,例如地西泮在服后40分钟起效,硝西泮在服后45分钟起效,艾司唑仑在服后25分钟起效,在睡前择时服用即可在服药后相应时间安然入睡。
(3)抗过敏药:有些抗过敏药物有嗜睡、乏力或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在睡前服用这些药物相对安全且助于睡眠。例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庚啶等。
(4)平喘药:因为哮喘多在凌晨发作,故睡前服用氨茶碱等平喘药物,能够起到更好的止喘效果。
(5)缓泻药:酚酞、液体石蜡等服用后大约12小时产生排便作用,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可在次日晨起排便。
服哪些药应当禁酒
有些老年朋友很喜欢喝酒,但由于酒精会影响某些药物吸收、代谢,故服这些药物期间应当禁酒。受酒精影响药物主要有:①抗感染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甲硝唑等饮酒或静脉注射含乙醇药物将抑制乙醛去氧酶的活性,使血中乙醛积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即出现面部潮红、出汗、头痛和心动过速等特征反应。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服药期间同时饮酒会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增加胃肠道副作用,并有导致溃疡的风险。③抗痛风药:如别嘌醇片服药期间饮酒会增加血清中尿酸含量,降低药物抑制尿酸形成的效果。④镇静催眠药:如佐匹克隆等用药期间需禁酒,地西泮、苯巴比妥和乙醇联用可能导致运动神经功能紊乱,并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等。所以老年朋友在服药期间饮酒一定要看好药品说明书,必要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茶、牛奶和咖啡对老人用药有哪些影响
我们生活中经常饮用茶、牛奶、咖啡,但如您服用药物,那您应该注意,因为这些饮品会影响某些药物的药效。
咖啡中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可提高人体的灵敏度,加速新陈代谢,也会影响多种物质包括某些药物的吸收。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影响包括抗抑郁药物、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在内的多种药物疗效。咖啡对钙的影响很严重,它不但影响钙的吸收,而且还会增加钙通过尿液的排泄。有研究报道,每天喝2杯以上咖啡的女性比不喝咖啡人群在12年中发生骨折风险高出69%;研究还发现,患者在服用甲状腺素前或后不久喝了咖啡,药物吸收效果会降低55%;咖啡同时还会降低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阿仑膦酸钠的吸收,其生物利用度的降幅可高达60%,治疗效果当然也相应减低;咖啡还可兴奋中枢神经,拮抗中枢镇静药、安眠药作用,所以患有失眠、烦躁、高血压患者不宜长期饮用。
吃药后不能马上喝牛奶,因为牛奶中的成分可能会影响药效,或牛奶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中毒反应。牛奶与药物同时服用时,可在药物表面和胃黏膜形成一层薄膜,待薄膜被消化吸收后,药物已错过了最佳吸收期,因此降低了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所以服药与喝牛奶需至少间隔一小时。那么哪些药不能与喝牛奶一起服用呢?①地高辛,牛奶中钙可能增加地高辛的毒性。②四环素类,与牛奶中钙在肠道螯合,减少药物吸收。③含铁的药物,牛奶中钙和铁在十二指肠竞争吸收,减少药物吸收。④左旋多巴,牛奶在肠道分解产生大量氨基酸,阻止左旋多巴在肠道吸收。⑤雌激素,牛奶使代谢酶活性增加,减弱此类药物疗效。老年朋友切忌用牛奶送服这些药物。
由于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茶碱、咖啡因等成分,不但会降低或影响药物疗效,还会产生副作用,故吃药不能用茶水。①含金属离子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氢氧化铝、硫糖铝、富马酸亚铁等):茶叶中鞣酸与金属离子结合而发生沉淀,从而影响吸收。②茶叶中鞣酸与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乳酶生等结合,使酶失去活性。③中枢抑制药(如安定、苯巴比妥等):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成分,有兴奋神经中枢作用,对安眠药类有抑制作用。④生物碱: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很容易与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而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如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黄连、黄柏中含有小檗碱等,当这些药的水煎液与茶水同服,就会发生沉淀而影响药效发挥。⑤茶叶中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阻止人体对蛋白等营养物质吸收,因而在服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补益药时,饮用茶水,特别是饮用浓茶,也会降低药效。
所有的药都可以掰开或研碎吃吗
药物能不能掰开或研碎吃,老年人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对于一些特殊剂型制剂如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等,是不能掰开或研碎服用的。原因是:一些药在胃液的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只有在小肠中才能吸收,因此,在片剂的外层包裹一些特殊辅料制成的肠溶衣,使药物在胃液中2小时不会发生崩解或溶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和吸收。如把肠溶片掰开或研碎服用,就失去了肠溶制剂的优势,增加了药物对胃的刺激,或导致药物在胃液作用下失效。
相似的,缓/控释制剂可比较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峰谷现象,提供平稳持久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如把缓/控释制剂掰开或研碎,破坏了药物结构,导致药物快速完全释放,不但不能发挥缓/控释制剂持久释放药物作用,还可能短时间内药物浓度过大而带来严重后果。
有些药物为了掰起来方便,并且能够准确定量,制作成划痕片,如:左甲状腺素片、倍他乐克等,老年人服用前一定要看好说明书,如不是专制的划痕片请勿掰开服用。
所有药物都可以常温保存吗
药品储存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药品储存规定:冷处指2~10℃,阴凉处、凉暗处温度均不超过20℃,常温指10~30℃,贮藏项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指常温。需要冷处保存的药物一定要满足条件,保证药物质量。老年人常用药物需冷处(2~10℃)保存的有:胰岛素、胰岛素笔芯、低精蛋白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人血白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胸腺肽注射液、降钙素鼻喷剂、尿激酶、凝血酶、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等,以上药品均为易于受热而变质的药品,需在冰箱冷藏室保存。
如在炎热夏季,随身携带药品时间较长,应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保温袋、冰袋等装置维持药品低温状态,以保证药品质量。用冰箱保存药品或在寒冷冬季携带药品时,切忌使药品结冰冻结,更不能将药品解冻后使用。药品储存温度超过药品标准规定,就可能引起药品质量下降,疗效降低,甚至在正常用法用量下达不到用药目的,这样就会延迟治愈时间,增大患者治病负担。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
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什么高
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成年人高,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据报道,51~60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4%,61~70岁为15.7%,71~80岁为18.3%,81岁以上为24%。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表现在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排泄;肝脏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其次,老年人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高,同样药物对老年人的各脏器造成的损伤可能更大。此外老年人营养欠佳、基础疾病多以及联合用药多等,都可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如何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患者可通过以下几点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合并用药品种,合并用药品种越多,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越多。
(2)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控制给药间隔、持续时间和疗程,防止药物蓄积性中毒,尤其是老年人要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用量。
(3)用药前仔细通读药品的不良反应:对未使用过的药物更应如此,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
(4)对易致过敏药在用前进行皮肤试验: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和特异质的人群,对曾经发生或可疑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应尽力防范。对易致过敏药在使用前应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皮肤试验。
(5)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宜立即对症治疗,并根据情况停用、减量或继续治疗。
长期用药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吗
老年人多病共存,服用药物往往不止一种,由于大部分药物都是经肝脏、肾脏来代谢和排泄的,而老年人本身肝肾功能有所减弱,再加上长期服用大量药物,故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很有必要。
可造成肝损害的药物:如降脂药(辛伐他汀、吉非贝齐等)、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镇静催眠药(地西泮、艾司唑仑等)等。药物性肝损害因药物种类、剂量及机体差异不同,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不同,一般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有的患者会有转氨酶升高的肝功异常表现,尤其是原有肝病者、长期饮酒者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肝损害,故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患者,需定期检测肝功能。
可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抗感染药(链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万古霉素等)等。药物性肾损害症状较明显,患者可出现尿量变化、水肿、高血压、高血钾,化验可有血清尿,肌酐异常等,故在使用有肾毒性药物时,应定期检测尿常规。
哪些老年人常用的中成药与西药不可同服
中成药具有药性平和、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服用量小、易于储存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老年患者欢迎,许多人有中西药一起服用的习惯,认为这样可增强疗效,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一些常用中成药与西药合用会引起疗效降低、毒性增加,甚至威胁生命等严重不良后果(见表1)。
表1 常见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表
如何减少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风险和危害
多重用药通常指患者服用多种药物,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联合用药或复合药物是常用治疗方案。但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器官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衰退或改变,如循环系统功能下降,肝肾功能减弱等,老年人对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不断降低,就可能产生更多不良反应,进而影响药物的选择以及剂量和用药频次的改变。不合理的用药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的多重用药问题。
老年人多重用药可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①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成年人高,多重用药就是导致老年人不良反应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②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增加,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于机体,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尤其是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③降低用药依从性,增加了药品错服、漏服发生。④增加老年患者发生其他疾病风险。⑤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所以,老年人在用药前最好由医生或药师进行风险评估,如评估后您存在潜在的用药风险,也就是说您现在服用药物存在不良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但还没有对您身体造成伤害,有经验的医师和临床药师可对您的药物进行适当调整,去除那些有危险的药种;如评估后您已存在多重用药风险,已对您身体造成伤害,那您就需要及时住院接受专业治疗,去除一切没有必要的药物以消除由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您的身体康复后,您才可以出院,届时药师会将您的用药信息汇报给家人、照料者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将密切注意您的日常状况,如出现新的不良症状,应及时反馈,医师和临床药师会再次对您的用药作出适当调整。
社区老年患者的常见用药误区有哪些
社区老年患者常见用药误区:①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认为中西药合用疗效最好,甚至接受没有批准文号广告上的所谓药品。②自己认为治愈了或服药效果不好时就擅自停药,或易受亲戚朋友影响而停药或换药。③认为静脉输液比口服药物效果好,就诊时常要求输液治疗。④认为西药副作用多,而中药无副作用,可长期服用。⑤常试图寻找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的秘方,以摆脱长期甚至终生服药麻烦。⑥出现新的疾病或症状时,随意停用治疗慢性病药物。⑦随意服用各种维生素、钙制剂或保健品等。
老年人可以从哪些机构获得用药指导
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多种药物的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需要获得用药指导,可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或社区医院等,医师和药师都会为您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
如您是门诊患者,医生会全面了解您的疾病谱以及目前服用的药物,在增加治疗药物时,衡量利弊,评估是否有不需要服用的药物、是否存在用药不足、是否可从基础用药中获益、用一个药改善两种症状。药师会严格审核您的用药处方,联系患者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通过“四查十对”判断处方用药是否合理,尤其是看是否有药物间相互作用和存在的潜在的不适当用药现象。如处方存在问题时,协助医生寻找实际解决办法。
我国很多综合医院已配备临床药师,或建立用药咨询中心。以下情况均可咨询:①患者联合使用多种药品;②患者是特殊人群人员(如老人、儿童、怀孕或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等);③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④不能正确使用特殊剂型药物的;⑤对服用方法和疗效有疑问的;⑥有其他药品使用问题的。药师会向患者提供服药不良反应、特殊剂型药品服用注意事项、长期服药注意事宜、药物间相互影响等咨询服务。
如果您是住院患者,医院的临床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会共同参与您的药物治疗。①临床医师在老年患者入院时,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然后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多重用药。②药师在患者入院时就会获取患者的详细用药信息,包括正在服用和近期服用过的处方药、非处方药,了解这些药的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用药方案的依从性等。药师对于新入院的老年患者要做药物治疗监测,建立个人用药记录,评估用药效果,监测药物与疾病、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调整用药以达到理想疗效,保证做到最好的价格与效益比。药师会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可增强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药师会参与医师查房和会诊工作,一同巡视患者,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和药物信息。药师会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和照顾者能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并且能够严格遵守医嘱服用药物。当患者出院时,药师会给患者或照顾者提供书面的详细用药信息,防止出院后的用药差错。③临床护理人员会仔细观察老年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等,针对患者出现的用药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或药师沟通,以降低潜在的多重用药风险。
专家提示:您也可以去条件比较成熟的社区医院获得用药指导。①社区医院会登记存在多重用药风险的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定期进行跟踪与干预。②社区医师和药师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社区药师为老年患者建立药物使用档案,并注意药物与药物以及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重复用药,提高老年人的用药依从性。③社区医师和药师还对老年患者的家庭成员或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
为什么老年人出现疼痛时不能自行服用止痛药
患有疼痛的老年人自行服用止痛药十分危险。疼痛是身体异常时发出的警示信号,用药止痛前应当明确疼痛原因。在病因不明情况下就急于用药物止痛,反而掩盖了疾病症状,不利于疾病正确诊断。例如,老年人腿疼,可能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也可能是由缺钙或骨质疏松引发,医生会根据疼痛具体特点,结合必要检查,给患者一个正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出现了疼痛就盲目使用止痛药极有可能会延误病情,使自己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老年人往往会因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及利尿药等都是老人最常用的药物。当加用止痛药物时应当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意外。例如,与阿司匹林类止痛药与降血糖药物合用,可导致低血糖反应;与抗凝药物合用易产生出血倾向。
专家提示:止痛药种类很多。不同的止痛药在药效、药性、用法用量、不良反应、适应证和禁忌证等方面各有特点,自行用药会有诸多隐患。止痛药使用过量,会危及生命;用药量不足,镇痛效果不佳,又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危害身心健康。
服用止痛药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疼痛的治疗应规范合理用药。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和疼痛评分,制订相应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和最少不良反应。为此,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止痛药,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的时间和频次;不要自行变更。
服药期间如果患者感觉镇痛效果不理想,应当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的使用。切不可自行加药换药,以免发生危险!因为多种止痛药物联合使用,镇痛效能和副作用不是简单相加,药物之间会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涉及药理、毒理、配伍禁忌和机体代谢等问题;而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一旦药物过量,极易引发中毒反应,严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
另外,用药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了嗜睡、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或其他异常情况,应该注意观察。这可能是药物的副反应,也可能是又合并了其他疾病,应尽快与医生进行沟通,辨明情况,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严重损害。
专家提示:在服用止痛药期间,如因其他疾病需要服别的药物时,一定要向开药的医生说明,告诉医生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何原因、服用什么止痛药以及用药剂量。患者还可拿出上次就诊资料向医生说明。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之间不良反应,保证用药治疗安全。